疫情时期,零售实体行业如何用【社群运营】破局?
是的,只要你的社群能满足别人的需求,那就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就可以在满足购物的生理需求上,再精细化运营的去做好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甚至自我实现的需求,类似像生财有术的社群,还真是满足了自我实现。 正因为很多群的死掉,是因为缺乏运营和缺乏持续的价值吸引,我给到实体零售从业者的社群策略就是:一种群就沉默就沉默吧,佛系运营,另一种群设立短期目标,完成就散,两种群策略组合使用,达成留存和成交的平衡。 并且我们还要理解,80%的成交由20%的客户带来,对这20%的客户,就不能只满足购物需求,要拔高他们,让他们变得尊贵,把他们当做VIP,记住他们的一些特殊的日子(生日,纪念日等),让他们获得更有价值的尊重需求,这样对提高高价值的客户复购非常有帮助。 在我们继续去研究如何业绩增长的逻辑时,邹叔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的理论,影响力6要素:
营销是做对一系列的小事,社群营销更是落到每一处细节,我们再来看看如何从一个个社群运营的细节去达成业绩增长。 当我们谈到成交的时候,就要去思考利润额了,先看一个简化的利润额计算,利润额=购买次数*客单价*利润率,购买次数=购买人数*平均复购,购买人数=流量*转化率。 这样就梳理出,要达成业绩增长,就必须要关注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以及去平衡利润率等问题。 如何提高社群营销的成交转化率? 优惠政策:折扣券,低价爆品,赠品 运营手段:制造紧张感,打造成交氛围 提高客单价的做法? 为消费者锚定一个消费目标 设计消费目标的层级,并用满减等方式来帮助客户达成更高级的目标。 大家还记得双十一的时候,各大平台的满200减50,满500减150的政策吗?这其实就给消费者锚定了一个,我起码也要消费到200减个50的目标,甚至可能达到500的消费,以此来提高客单价。 增加复购率?
大家可以发现,上面很多策略,分别使用了互惠原则,喜好原则,短缺原则等。 七、社群的高效成交策略经过一系列细节的运营,大家的社群基本能达成一些日常的成交,但是还会有朋友觉得不够爆炸,希望社群营销里面能像卖场那样成交的热火朝天。 别急,还真有,最后邹叔还要给大家推荐两种高效成交方法: 1. 定期抢购式社群营销为什么要定期抢购?每天卖不好吗? 大家要知道,一个人正常工作的人,不太可能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去群聊,我们在做社群运营的时候要减少无效的信息,培养好大家活跃的时间点如下午或晚上,并且控制好群员数量,在200-300人之间比较合适,这样种种运营下来去寻找社群活跃的平衡点。 而我们每月或者每周去做定期的抢购,是为了为了形成社群用户的购买习惯,并且可以唤醒沉默的群友,集中式的定期抢购有利于制造紧迫感,也有利于运营团队张弛有度的策划。 抢购式的社群营销,大家可以理解为线上会销,如果有人去过线下会销就能充分的理解,会销为什么有效? 想象一下,一个封闭的会场,灯光摇曳而昏暗,一个会销讲师在台上配合着音乐,不断的调动着参与者的情绪,部分参与者疯狂的叫着喊着,陷入痴迷状态,周围一圈工作人员也就是水军来到无为所动者的身边,告诉他们要参与进来,随着讲师的一声令下,五六身影冲上台去刷卡成交,见过的人都纷纷称奇,知道的人都说流程设计的好,情绪调动得棒。 是吧,人其实就是情绪化的动物,在消费心理中,人人都会有贪便宜、好奇、紧迫感、从众、懒惰等等心理,当我们在特定的场景被调动了情绪,害怕失去的恐惧占据了没有口袋里金钱饱满的神经,内心就只剩下买买买的冲动…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