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寒冬将至!
① 工业互联网(IIoT)是服务于中小工业企业,还是大型企业? ② 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效益,谁有能力留在企业内部? ③ 工业互联网的重点,在生产制造,还是制造环节之外? 这3个问题,摆在从业者和观望者每一个人面前。回答好一道道题目,才能把IIoT带来的价值,转化成企业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江湖中的水,不管清水还是浑水,都已经热得冒泡。 业内人的参会积极性和好奇心或许是其发展“体征”最好的温度计——2月底举办的工业互联网大会,原本预估3000人参会,结果报名人数一度超过5000人。现场不仅座无虚席,还有几百多人插空站着,近100人倚墙靠着,40多人地上坐着,几十人迟到进不来在门口嚷着。 此外,IIoT的推进政策也在持续升温,前所未有。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提到要在2020年前,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至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APP。 首批成果纷纷公示,72个项目被核定为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89个应用被遴选为2018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 还记得前年、去年的人工智能热和区块链之热吗?在资本和政策推力的加持下,今天的工业互联网与之何其相似。 只有最终用户买单,这个天量的“上云、上平台”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只有最终用户买单,工业APP应用才能被“正名”不是耍流氓,而是有真材实料。 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文初的3个问题,摆在从业者和观望者每一个人面前。回答好一道道题目,才能把IIoT带来的价值,转化成企业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 1 IIoT是服务于中小工业企业 还是大型企业? “我们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两个差异化…其中第二个是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录城如是说。 不知从何时起,IIoT被贴上是大型企业的游戏这样一个刻板标签,而赋能中小企业就成为有些差异化的“另类”。 IIoT聚焦于大型企业有什么错吗? 回答之前,我们先看一个貌离神合的问题。上海如果被深圳超越,这是上海的错吗? 上海被深圳超越,看似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其实答案暗藏在一进一退之间。 根据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魏达志和知名自媒体人秦朔的分析,2005年前后,上海经济总量是深圳的2倍。2015年,深圳GDP是1.75万亿,上海2.49万亿。2018年,两城差距持续缩窄到1.5倍。按照目前深圳相对上海的发展增速,预计深圳超过上海的时间是8-10年。 魏达志认为,上海不是深圳对手的原因之一,是上海的所有制结构。在上海,,央企:地方国企:外资企业:民企比重为1:1:1:1。深圳的所有制结构,90%都是民营企业或者个体企业,其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90%的民营企业或个体企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所有制结构,或者说企业规模构成,导致两座城市的创新动力完全不同。 可以大胆预设一下,中小企业不仅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力军,更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力军。 纵观全球,很多发达国家精准的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的IIoT支持政策,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力度。 美国“国家制造业竞争力计划”、法国“未来工业计划”、意大利“工业4.0计划”等,均采取不同政策和资本手段,针对中小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支持中小制造企业升级工业技术、应用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国内的现状是,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这套体系的触网意识和买单意愿均不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在学习和观望…中小企业客户,没有机会也鲜有资本主动提出要上工业互联网… 那么,这个gap要归咎于中小工业企业的“不开悟”,还是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不实际”? 作为主力军的中小工业企业,迫切需要在开放的价值体系中获得更大回报,但是受人才、资金、管理的制约,中小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的难度很高。 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太容易看见和触及。 “中船重工的一名退休的高工,开发了150多个工业APP…”这样的景象在中小企业可以说绝无可能出现。 既然中小企业是工业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方,“中船重工们”的工业APP,有多少可以被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借鉴?有多少知识有望实现跨行业间的流动和复用? 如果无法“启悟”中小工业企业的“痛觉”意识和“买单”意愿,IIoT很可能无法担当起未来“智造”的脊梁,就直接沦落为扶不起的阿斗。 2 IIoT带来的效益 谁有能力留在企业内部? IIoT目前实现的主要价值,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 IIoT通过打通设备、产线和运营,实现提质增效,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能力。 不过,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升。 IIoT还有潜在的二阶效应和更高层次的影响。 查理·芒格讲过的一个故事,把这个二阶效应说得很透。 “以前我和巴菲特做过纺织品生意,生产的是低端的纺织品。有一天,有个人对沃伦说,现在发明了一种新的纺织机,我们认为它的效率是旧纺织机的两倍。巴菲特说:天哪,我希望这种新机器没这么厉害~~因为如果它确实这么厉害的话,我就要把工厂关掉了。他并不是在开玩笑。因为,更好的机器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但最终受益的是购买纺织品的人,厂家什么好处也得不到。” 芒格和巴菲特经营的纺织厂,没有能力把生产效率带来的收益留在企业内部。 大多数时候,在各类先进技术面前,我们常常会聚焦于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并将它等同于企业即将完全分享的“蛋糕”,却忘了从商业经营的角度进行“二阶效应”分析,分析由此可能带来的商品过剩、激烈竞争等因素会使得这块“蛋糕”最终落入消费者或者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手中。 大多数时候,我们认为抓住“订单”、“质量”和“交期”等核心要素,解决关键痛点、细化应用场景,帮助企业提升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就能带来经济效益。然而,各类先进技术,往往都伴随着潜在的二阶效应。对于IIoT而言,企业的商业经营能力决定其能否驾驭IIoT带来的提升,将效益留在企业内部。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