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WAN槽边往事(一)
为什么不能用集中控制的方式来达成同样的目标?除了设备厂商不开放私有MIB库和私有接口这个致命的障碍以外,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类型以Best Effort为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以维持基本数据转发能力为己任、以可通率而非用户体验为KPI的网络来说,分布式路由协议就已经绰绰有余,骨干线路,七八年也未必出什么问题,何必另起炉灶自寻烦恼?而且,集中式控制面临的复杂性也很高,很多初创的SDNWAN公司也是栽在低估了这种复杂性上面,不过这一节暂时按下不表,下一节再展开讲。 但另一方面,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集中控制却是绝对的主流。无他,移动通信系统面临语音业务苛刻的QoS标准和保障压力,而空口资源的物理极限又让扩容成本和难度远远高于固网,因而必须以电路方式进行精确和精细化的资源调度。这也是5G核心网标准非常自然地倾向于SDN和SDWAN的内在原因。 说到这,你基本上能看出来SDWAN存在的几个必要条件了:
云计算的崛起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应用的潜能,同时被被释放出来的还有远远超过摩尔定律的需求增长速度。事实上,需求并不存在增长速度这个概念,这玩意就是个无底洞,有多少资源就能吃掉多少资源,而且用户只要体验过好的,就不可能再忍受差的。但这些压力并没有直接传导给运营商,或者说传导的速度要慢得多。第一个感受到燃眉之急的是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以存储换带宽的策略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夹层行业CDN和缓存。然而用户的胃口很快消化掉了这些技术带来的红利,这时候只能对网络下手了。今天热议的云网一体,事实上是以云为中心调度网络资源,这当然与以网络为中心调度网络资源截然不同。也因为云和网络在应用大跃进中感受到的压力以及各自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分歧和差异,于是催生出两个不同类型的SDWAN市场。 而运营商的进化之路,注定继续不平坦。因为要真正理解应用为中心这件事,太不容易了。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