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设计在产品中的应用
举一个反例,得到的书籍详情页中,查看详情的按钮热区只存在于文字上,但是用户的使用习惯会误认为整块区域都可以点击,因此每次点击多次失败后才理解热区的正确位置,如果将热区扩大到整个区域就可以降低操作的难度。 想要了解更多交互手势知识可以拓展阅读:交互手势的容错性和逻辑性 4.2.2 减少用户思考 4.2.2.1 提供默认选择 用户的每一次思考都伴随着流失的风险。有时用户对于我们提供的选择不是很了解,会纠结和疑惑不同选择之间的区别,最终可能导致放弃选择进而流失。 我们需要做的是为用户提供默认选择,同时允许用户切换到其他选择,以此来减少思考,降低使用阻力。 以手机淘宝查看相似宝贝功能改版为例,在旧版中,长按淘宝某个商品会出现「找相似」和「找同款」的按钮选项,点击后会跳转到对应页面。 在新版中,长按淘宝某个商品会直接跳转到「相似宝贝」页面展示商品,同时可以通过分段控件切换为「同款宝贝」。 我猜测的改版原因是,由于旧版的第二步给用户的两个选项让用户过多思考,导致第二步的流失率过高,很多用户没能体验到「相似宝贝」和「同款宝贝」功能的的特色。 改版后直接将更高频的「相似宝贝」的商品页展示给用户,同时也很方便地去切换到「同款宝贝」,这种交互形式的变化让用户无需思考就可以迅速体验到功能的特色、并在熟悉后下次会继续使用。 4.2.2.2 保持一致性 我们通过过往的经验将已知概念套用在新事物上,帮助我们理解。一旦交互界面中与用户的经验预期相悖,就会产生阻力。 上文提到过,我们习惯于从过去获得的经验中获得对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我们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去解决它们而不是再次思考。 因此,当设计缺乏一致性时,不但会导致我们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失效,还会更容易导致错误的发生。 此时我们不得不从条件反射的无意识操作转换为消耗注意力的缓慢操作,从而形成阻力。 为了避免这些阻力,我们需要确保按键的一致性、交互文案的一致性、交互手势的一致性。 如下图,警告框的按钮位置一旦第一次用户经过使用熟悉后,之后用户会进行无意识地快速操作,此时如果某个警告框缺乏一致性就会导致错误的发生。 4.3 降低认知负荷4.3.1 降低内在负荷 内在负荷是任务中包含的信息和用户固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交互作品而形成的负荷,体现在界面中的信息就是文案的设计了,它也是产品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悖于用户认知结构的文案设计会带给用户理解上的阻力,一份合格的文案设计需要做到简洁易懂、重点突出、无歧义性和保持一致。 4.3.1.1 简洁易懂 如果能够做到简洁,就不要冗余,确保每一个字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大部分用户会对冗余的大段文字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阅读。 词汇的选择要符合用户人群的认知范围,不应该使用用户难以理解的各种黑话和行话。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就更胜一筹了。 比如针对垃圾分类,一些网友发明的快速记忆方法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例子,如下图。 4.3.1.2 重点突出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