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细腻的产品经理,我再次发现自己被高手套路了
老读者知道,去年我在公众号写过一个系列文章叫「一个产品汪的日常细腻」,看过的都懂。 今年没有延续这个系列,但作为一个比较细腻的产品经理,我也经常能发现很多产品的一些问题或者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在我看来,产品视角和产品思维都源于生活中的一些客观规律,你只要用心观察和体验,会从生活中学到很多跟产品相关的知识。
昨天我出了趟远门,到了哈尔滨。跟你们说两件我在路途中被套路的事儿,你们也看下高手是怎么做运营和产品的。 第一件事,顺风车司机的高(zuo)级(bi)运营操作。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约了一个滴滴的顺风车,跟司机约好了出发时间且看到行程安排上没有拼座的,就我一人。 第二天上午,司机过来接我了,是个小姐姐。 上车后我默认坐在后座,刚坐下,司机就让我座前面,说待会还有两个小姐姐上车。 起初我以为是拼了其他人,坐到前座打开手机看了下,发现还是我一个人。我问她怎么还有别人,她说是用其他软件拼的。 这下我才明白,心理默念,高手、高手! 因为都是去机场,目的地一致,如果用一个平台的产品拼几个乘客,到账的费用显然没有从多个平台分别接客来得多。 我看了下,从我的起点到机场,滴滴顺风车计价是 42.5 元。假设滴滴上有另一个乘客也要去机场,但起点不一样,假设他的计价是 30 元。 那么,如果我和另一个乘客拼单成功,司机的收入是肯定要小于(42.5 + 30)元的。 为了收益最大化,司机就得想办法把拼单行为拆开,唯一的方式就是多平台同时接单。 我当过顺风车司机,在司机端是可以自己选择乘客出行路线的,所以避开拼单完全可以做到。 关键是,这个套路也只能在顺风车这种模式下进行。 如果接单频率足够高、顺路程度足够高,收入可能比快车司机要高不少。我相信那个小姐姐是算过这笔账的。 可能有人会说了,这种情况乘客不会投诉么? 先说我遇到的情况,我这一车有三个乘客,除了我之外两个都是小姐姐。直到整个行程结束,她们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说拼车有问题。 轮到我,因为司机考虑我赶飞机,来接我的时间比她原定的出发时间要早上半个小时。我就也没说多话,也没想着投诉,更何况她是个小姐姐,也就算了。 而且,她会细心的把你送到离值机柜台比较近的入口,下车时她还非常热情地帮忙拿行李。 所以,在很多因素的对冲下,就打消了投诉念头。 或许,这些都是她整个运营策略中的一部分。 当然,这里面有个概率,我也相信这种情况被投诉的肯定也不少。我在朋友圈问了一圈,至少有六成的人说会投诉。 如果你是滴滴的产品经理,遇到这种 case 时,应该通过什么产品机制来降低此类问题的发生频率呢? 第二件事,机场餐饮店提高客单价的高(tao)级(lu)产品设计。 到了机场后,我看时间还早,于是找了家蒸菜馆准备先吃个饭。都知道机场吃饭不便宜,我还特意找了个相对便宜的,没想到还是被套路了。 先说结果,我吃了一碗米饭和一个蒜蓉娃娃菜,花了我 49 块钱。 其中,娃娃菜的价格是 32 元,也就是说,那碗米饭的价格是 17 元。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什么米饭这么贵? 说白了,就是普通的什锦炒饭。对,他们没有白米饭,只有这种什锦炒饭。 因为是自助蒸菜馆,想吃什么自己拿。基本上,进去点餐的人必点米饭。 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知道每个人不可能光吃菜不吃饭,所以把米饭的产品形态做了升级,进而提高了客单价。 如果正常卖,一晚白米饭也就最多 5 块钱,但是加了点鸡蛋、青豆和火腿之后,它的价格至少翻了三倍。 说白了,你没得选。 此外,在机场这种场景下,因为有经久不息的流量,商家不用考虑复购。所以整体客单价上去后,收益就提升了。 能干出这事儿的,产品思维绝对不差。 以上两件事,可以称之为两次套路。一个是运营设计,一个是产品设计,这两个案例的模式你在现有的互联网产品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是不是印证了那句话,产品来源于生活~ 作者:唐韧 文章来源:唐韧(ID:RyanTang007),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jX9jN_iz9daVxL7TxJ3_A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