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云计算概念和Google的云计算概念的差别
但与google所强调云计算完全颠覆现有计算模式不同,微软定义的“云计算”,未来的计算应该是“云+端”的计算。
传统的
软件转向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最主要的推动力是“云计算”模式的兴起。 但与google所强调云计算完全颠覆现有计算模式不同,微软定义的“云计算”,未来的计算应该是“云+端”的计算。 传统的计算模式是在计算机终端进行,当你使用一个应用程序创建一个文件后,保存这个文件的功能必须交给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来完成,操作系统再把这个文件的副本作为一个文件保存在本地存储中。 Google的“云计算”模式,就是把软件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就像天边的云,你在上网时才把它拿来用,平常就放在云上,有专人帮你管理。 Google的理想构思在于,当这些应用程序存在于云中时,设备终端永远都不需要安装任何东西,不需要管理软件升级和安全补丁,而且很多设备可以分享这些程序。 Google的颠覆性在于,它完全忽略了终端的计算资源。 而微软的“云计算”则是进化式的。 微软认为,最终应该由用户去选择合理的计算资源分布。 有些计算资源应该放在云上,有些计算资源应该放在用户终端,有些计算资源应该放在合作伙伴那里。 认为有了云计算就不需要个人电脑了,是一种比较不负责任的说法, 微软的云计算是Cloud(云)+Client(终端设备),翻译成中文就是“云端计算”。 Client可以是PC、手机、家电、汽车等任何工具。 软件的应用边界正在不断地扩大。 手机开始的时候不是用软件推动,而是用通话去推动,但现在已经慢慢变成一个由软件去主导的平台,它可以看地图、看文件,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一些数据; 人类还将逐渐远离屏幕,因为在未来通过手机软件,还可以将小屏幕进行投射,在任何地方可以将任何平面转换成为一个屏幕。也就是说,把手机当成控制器,通过 桌面、墙壁看节目、上网、进行视频对话。 在未来,就连汽车这种工具都会通过软件来推动。 对于未来的用户而言,至少有3类选择模式: 第一类 计算资源(软件)完全放在Cloud上,终端设备是傻瓜的,不需要任何计算资源(软件); 第二类 计算资源(软件)大部分放在Cloud上,小部分放在Client上; 第三类 计算资源(软件)小部分放在Cloud上,大部分放在Client上。 选择放在哪里,用户通常会考虑3个方面: 是否安全、是否便捷、成本是否合算。 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云上,会存在安全的问题。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微软云计算,微软在自己定义的“云端计算”中,已发力多年。 微软提出的“.Net”战略就包含了3个方面: 一是网络作为计算存储中心, 二是基于网络的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 三是开发更加人性化的自然的界面。 只不过微软在第一点上走了不少弯路。 而当众多巨头们抬出“云计算”的宏大话题时,微软已经想清楚该怎样实实在在地将“云计算”商业化了。 业界已有消息传出,微软的数据存储及网络软件系统“Live Mesh”将在10月份进行公测, 安装Windows XP与Windows Mobile的各种终端可使用Live Mesh的基本服务功能,稍后还会支持苹果的Mac电脑和其他移动终端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