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押注红帽,但IBM似乎并未做好准备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近几天,IBM 340亿美元收购开源软件提供商红帽(Red Hat)的消息获得了业内高度关注。有人关心IBM为何溢价60%多收购红帽,有人疑惑红帽为何卖身IBM。总之,看好者有之,担忧者亦不缺乏。 那么,你怎么看呢?本文是著名分析师Ben Thompson在其博客上发表的关于二者联姻的看法。Ben Thompson 从Lou Gerstner对IBM的改革说起,中间讲到IBM错失云计算浪潮,进入业绩连续下跌的窘境,如今收购红帽或许是其挣扎中努力抓住的一根稻草。但是,作者也提到,或许IBM并未做好准备,收购对其来说结果如何尚未可知。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Ben Thompson怎么说: 其实,说起来,红帽公司通过开源软件建立起数十亿美元的业务的方法还是从IBM学到的。其创始人Bob Young在2014年All Things Open大会上也曾解释过:
而上周日,当 IBM宣布以超过60%的溢价(340亿美元)收购红帽时,Young的故事又回到了原点。IBM也希望它能回到原点:重现 Gerstner 的魔力,这不仅取决于他对服务的洞察力,还取决于企业计算的长期转变。 Gerstner 是如何改变IBM的? 其实,我之前在《微软垄断的后遗症》一文中也提到关于Gerstner改变IBM的文章,文中还提到Gerstner的洞察力,他认为虽然文化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改变自然几乎是不可能的。文中这样写道:
一个以提供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战略加之互联网的到来,使得Gerstner对IBM的转变成为可能。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面临着一套全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名义上与过去15年的IT项目类似,但实际上完全不同。Gerstner在《谁说大象不会跳舞》中描述了这个问题/机会:
![]() IBM继续在营销“e-business”上投入超过50亿美元,这一投资被Gerstner称之为其职业生涯中所见过的最好的品牌职位之一。它的确起作用了——大企业,它们中的大多数原来仅通过一长串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间接与客户进行互动——突然有能力,甚至有责任直接与最终用户进行互动。这可以像网站、电子商务或客户支持一样简单,更不用说实时挖掘价值链的所有其他部分了。技术挑战和业务可能性问题是巨大的,Gerstner 把IBM定位为可以解决这些新问题的公司。 这对几乎所有非科技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提议: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面临的挑战是,基础技术如此多样化,而且相当不成熟;不同的问题空间对应有不同的公司在兜售产品,其中许多是没有与大型企业合作经验的初创企业,而且即使他们有更好的产品,也没有IT部门想要管理和整合众多供应商。另一方面,IBM则将自己打造成了“咽喉之地”:他们承诺要解决所有与这种新型互联网相关的问题,而且,IT部门对IBM很熟悉,与其相处也很舒服。 这也是一种从价值链中挤出利润的策略: ![]() 互联网背后的实际技术是开放和商品化的,这意味着IBM可以形成一个整合点并获取利润,而事实正是如此:IBM的收入和增长稳步提升,而且经常是非常迅速的,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公司管理着从数据中心到内部网络,外部网站,电子商务运营,再到所有将其联系在一起的中间件。IBM负责所有的事情,慢慢地把客户锁定在里面,再一次变得又胖又懒。 IBM错失云计算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