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为什么要1年后不再任阿里董事局主席?详解六大关键问题
从基本面看,阿里最新财报中,其收入同比大增 61% 达到 809 亿人民币,连续 6 个季度保持 55% 以上的高增长,增幅超分析师预期。在全球互联网巨头中,包括 FANG(Facebook、亚马逊、Netflix 与谷歌)在内,只有阿里的增速超过了 60%,在国内 BAT 中,阿里的增速也处于领先地位。 战略层面,阿里已经突破电商公司,成为包括电子商务、线下零售、智慧物流、网络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在内的数字经济体。两年前,马云在云栖大会提出五新战略——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之后“五新”成为阿里核心战略,尤其是新零售,大热至今。另一大集团蚂蚁金服初长成,最新估值得到 1500 亿美元,仅次于阿里和。这让整个阿里经济体得以进入双剑合璧时代。 从管理层看,阿里目前也有稳定的管理层和合伙人机制确保公司航向。据内部人士说,“这两年的阿里巴巴处于最佳状态,虽然竞争压力还在,但从 2017 年开始,阿里的护城河逐渐显现,战略也更加清晰。” 2019 年 9 月 10 日教师节,恰好也是阿里巴巴 20 岁的生日,以及马云本人的 55 岁生日,马云选择这个日子,颇有些纪念意义。对他来说,在 55 岁这天,把自己 20 年的心血交给自己的“学生们”继续经营,自己则走向人生新阶段,这也算事他送给自己、送给阿里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五、马云交接后,阿里会怎么样? 马云对于阿里的作用不言而喻,一年后的阿里会怎么样?这其实也是马云自己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在马云看来,如果制度、人和文化能够完美结合,企业就能基业长青,摆脱对于个人的过度依赖。 因此,马云从 09 年开始搭建“合伙人制度”与人材体系,希望通过这些机制保障即使自己有一天退下来,阿里也能继续高歌猛进。在进入合伙人时代后,阿里有节奏地开始尝试交接,并从中积累经验。 不仅阿里和蚂蚁,菜鸟、阿里云等板块也都已经完成过至少一次的管理层交接。从多次交接经验看,公司发展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继续大步向前,这让马云颇为欣慰和放心。合伙人制度被马云称为阿里内在动力机制,其构成既不全是创始团队,也不是大股东,而是一些对公司文化高度认同、业务上有重要贡献的员工。到 2019 年,合伙人制度正好 10 年。 在人材储备上,阿里巴巴的人材梯队一直受到行业羡慕。不仅有蒋凡、吴泽明、胡喜等新一代领导层崭露头角,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中“80 后”已经占到 80%,“90 后”管理者已超过 1400 人,占管理者总数的5%。阿里多元、年轻的人材梯队初具规模。 在接受采访时,马云说,“我不认为我退下来后阿里巴巴会有什么问题,我对我的团队有绝对的自信,对合伙人制度有绝对的自信。公司要有灵魂,这是我特别引以为傲的。” 六、马云在阿里巴巴的新角色是什么? 马云并不是退休,他仍然是阿里巴巴 000001 号员工与合伙人。正如信中所表示将“继续为阿里巴巴合伙人组织机制做努力和贡献”,可以肯定得是,马云始终是阿里巴巴的精神领袖、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凝聚者,始终是阿里巴巴使命、愿景、价值观最忠实的守护者和宣导者。 在今天,马云也向阿里表示,“我可以向大家承诺的是,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但马云会永远属于阿里。”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