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好传媒网 (https://www.haochuanme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宇宙中首颗恒星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2-11-18 10:30:13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转载
导读:   比如,通过人类已部署在太空中、目前最先进的望远镜——哈勃,人们可以看到最遥远的天体MACS1149-JD,这个距地约132亿光年的星系,浮现于哈勃极深空望远镜(XDF)的图像中!
  比如,通过人类已部署在太空中、目前最先进的望远镜——哈勃,人们可以看到最遥远的天体MACS1149-JD,这个距地约132亿光年的星系,浮现于哈勃极深空望远镜(XDF)的图像中!
 
  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宇宙大爆炸后大约10亿年,也就是天文宇宙学家一直念叨的宇宙“黑暗时代”。它到底是不是我们之前所设想的那个样子:充满了氢的气体云、这些气体云有时候还遮蔽了可见光和红外线。
 
  因为,按照目前的天文物理学术界,比较主流的学术看法:在宇宙大爆炸,催生了夸克的组合单元——质子和中子,而这些物质的基本单元的“约会”、亲密组合在一起,慢慢形成了氢原子、氦原子……接着,它们继续像搅拌机里浓稠的果汁,混合在一起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凝聚出如今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
 
  所以,宇宙大爆炸1亿年后,这个宇宙世界,大量的原始物质还是由原始的氢气、氦气和微量的轻金属所组成。特别是宇宙第一批恒星,她们的金属含量都极其低。
 
  那这些与今天的恒星大不相同的种子恒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诞生形成后,又如何演绎宇宙的神奇故事呢?
 
  科学家们,通过最高灵敏度的太空望远镜对遥远星光的观测,实现了信息与数据的原始收集。同时,他们将人类所掌握的天文、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块,用被誉为世界最快的学术超算计算机Frontera、圣迭戈超级计算机中心(SDSC),以及Stampede2超级计算机,这样庞大的数据与计算能力,去模拟推算宇宙中第一批恒星——暗超新星,它们的形成演化机制。
 
  很显然,今天的天文学家,所能观测到的、“看到”这些恒星的组成。实际上,它们或许就是第一代恒星中较重元素核合成(融合)的结果。
 
  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科学家重塑了这过程:宇宙中第一颗恒星形成,再通过第一颗超新星喷射出来的粒子的混合和回落,从而增加了碳含量,慢慢又形成的低金属含量的恒星。可即便是如此,这些低金属含量的恒星,相比我们今天的太阳,它的铁含量,仅是后者的十亿分之一。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