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逻辑下的营销策略,天猫国际618又贡献教科书级案例了
规模化扩张 可持续运营仅仅是商业模式跑通,能否规模化运转起来,是商业创新成功的最后一步。 规模化并不是投入很多钱和资源把规模做大,如果需要烧钱才能做大的创新都不叫创新。 规模化是在持续运营过程中,像滚雪球一样正向滚动,越滚越大的过程。 假如空乘与导游领队们,入驻几个月后发现,还真是挺有意思,自己的知识能充分发挥,也能挣到佣金,身边的同行是不是可以介绍进来一起做? 当一件事情能达成多方共赢,雪球就开始滚动起来,规模化只是时间问题。 总结梳理一下过程,天猫国际“重连全世界”这个项目,明面上疫情之下顺势而为的直播带货,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在货品与消费者之间加了“人”的角色,帮助更多消费者融入全球货架。 现在的时间点,更像是趁虚而入。导游领队与空乘们在平日,或许没时间与天猫国际合作,疫情加上618节点,通过事件型营销,将此事启动声量做大。接下来的持续运营与规模化扩张,就变得顺其自然。 在商业逻辑下思考营销,不一定每次都成为商业创新,但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往这个方向想。 作为营销人,你的营销创意成为商业产品,能一直留下来,这多自豪。 趋势:营销之下是广告 营销人在商业品牌的运作中,身处什么位置,应该做什么事情,如何定位自己。 商业创新——营销事件——广告传播。 商业产品与广告曝光之间,是营销事件。营销事件是商业创新的实验室,广告传播服务于营销事件。 营销人从广告再向前一步,站在营销事件上位置上,向上做商业创新,向下做广告传播,核心思考做什么营销事件,而不是广告创意。 广告服务于营销事件,让信息更具象,大众更有行动力。比如“重连全世界”直播,在天猫国际与消费者之间,广告传播服务此次直播事件,并非直接服务天猫国际品牌。天猫几乎不做主品牌的广告,大多只做各个营销IP的广告。 营销事件成为商业创新的3点条件: 增量信息:给产品或服务叠加更多增量。比如导游领队之于跨境电商;比如红包之于微信支付。 可持续运营:只做一次的是营销事件,可做多次的是营销IP,能沉淀成日常运营的叫商业创新。 规模化扩张:建立多方共赢的商业机制,让它像雪球般滚动起来,自我生长。 做营销更大的野心,是以营销创新做商业创新,让创意不再是短期行为,能一直留下来,一直被使用。 祝,成事儿。 文章出自:杨不坏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