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字深度报告:汽车电子——下一个苹果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高,汽车成为人类除了家和工作单位以外的“第三空间”,叠加汽车大大拓展活动空间的属性,可以衍生出手机所不具备的应用场景,有望成为继手机以后的又一流量入口。为达到这一目的,汽车电子化率将快速提升,电子元件将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特征。 汽车电子元件的多样化、个性化使得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有时需要在一条产线上批量生产多种型号的产品,这对生产线的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看,汽车行业的柔性产线主要包含自动加工设备、智能物流设备、自动检测设备、智慧厂房设备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汽车行业整体的智能生产设备投资正从整车端不断向下游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深化。行业数据显示,2008年前后,汽车整车制造的设备工器具购臵固定资产投资额快速上升,整车端智能制造设备(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类)率先普及。 汽车电子等需求催化下,汽车行业智能化水平正向零配件环节持续渗透,2010年起,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设备工器具购臵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持续高于整车端。未来随着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产品复杂程度的提升,汽零环节柔性智能化生产设备需求旺盛。 相较3C装备,汽车电子装备壁垒更高,附加值更大据COBOT数据,2013年至2017年我国3C制造企业从约1.23万家上升至约1.56万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9%。我国的生产企业普遍处在产业链的下游,以产品加工组装为主要业务,行业附加值较小,利润严重偏低,3C制造行业销售净利润率一直保持在4%左右。 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较为敏感,在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对高端设备需求有限。与3C电子相比,汽车电子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为严苛。首先发动机、底盘、车身等关键汽车电子部件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在3C电子产品中看起来无害的部件故障可能对运动中的车辆造成重大安全隐患。据林德电子预计,能够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车辆将使用多达7,000个芯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今天标准已经非常严格的1ppm的故障率,也会导致1,000辆汽车中的7辆具有安全风险,对自动驾驶推广来说,这仍然是一个过高的比例。因此,汽车电子行业引入了针对零缺陷目标的优质卓越计划,需要全产业链共同配合实现。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