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字深度报告:汽车电子——下一个苹果产业链
由于单套均价在18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1200元,则2018年市场规模约为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0亿元)。随着后续渗透率的提升,预计至2022年市场规模可达20亿美元,较当前至少番一倍。 外资巨头超前布局,国内供应商处创业阶段。HUD是智能座舱后端落地环节,当前渗透率还较低,但发展潜力较大。爱信精机、德国大陆、日本电装、美国伟世通、德国博世等企业早有布局,并几乎瓜分全球市场份额,其中市占率分别为55%、18%、16%、3%与3%。此外现代摩比斯等巨头也收到了中国整车厂的HUD订单,预计中控屏、液晶仪表盘等主要玩家都将纷纷涌入该市场,未来竞争激烈程度将加剧。 国内HUD创业潮始于2013年左右,目前主要参与者有华阳集团、江苏泽景、未来(北京)黑科技、京龙瑞新、衍视科技、点石创新、乐驾科技、晶途科技等。根据高工智能汽车,2019年到2020年即将上市国产自主品牌车型中,吉利、广汽、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将在十几万左右价位的车型上配臵HUD,预计自主供应商HUD业务或将迎来高速发展契机。 2.2.4.流媒体中央后视镜尚处起步阶段 流媒体,即流式媒体,指媒体提供商在网络上传输媒体的同一时间,用户一边不断地接收并观看或收听被传输的媒体。有别于传统后视镜,流媒体后视镜以屏代镜,通过摄像头把汽车后方影像投射到显示屏上,以数字格式播放的后视镜产品。 后视镜的发展历史。早期后视镜简单粗暴,以塑料壳包括镜片,为避免后视镜光线刺眼叠加了防炫目功能,后来还加入了电子罗盘、海拔、车辆爬坡角度指示,再至2015年前后,出现流媒体中央后视镜,以一个高清防水的外臵后视摄像头对后方的情况进行拍摄并反馈到后视镜上。 在CES2018展上,流媒体后视镜鼻祖Gentex展出的流媒体中央后视镜甚至采用了瞳孔识别技术利用后视镜上方红外摄像头来识驾驶员瞳孔以识别是否车主本人在驾驶并调取车内信息,同时还研发出了疲劳检测技术,后视镜的智能化正处高速发展阶段。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