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清华学霸”5年融4轮又获投5000万:他的激光雷达出货量数十万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注:周琨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有人的地方就有变数,有变数就还有机会。”这是香港TVB剧《创世纪》里的经典台词。这部电视剧成了欢创科技CEO周琨创业的青年启蒙。 少年时期的周琨就开始一步步地向自己的目标努力,他仅用两年就完成了初中课业,并且清华本科毕业时以全系第二名的成绩保送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专业。 从清华硕士毕业之后,周琨进入芝加哥贝尔实验室。当时有同事问他,“想在这里长期工作吗?”他却说,“不,我会在这里工作几年,积累自己的经验,然后去创办自己的企业。” 回国后的两年,与朋友一起做项目,周琨回归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尝到了创业的滋味。时间来到2014年,这一年正是国内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一年,“双创”的口号响彻深圳的大小街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周琨接触到了当时还是天使投资人的快播王欣。 初次见面,周琨对王欣的印象非常好,觉得王欣就像个工程师一样,聊的都是产品和技术。这次谈话让两人一拍即合。这也让周琨觉得自己的积累到了火候,开始了独立创业,成立欢创科技。 创业初期,由于受到王欣的赏识,欢创科技的业务主要集中于在电视行业落地。当时,电视已进入智能电视时代,许多电视机被要求具有休闲娱乐功能。体感游戏被看作智能电视的标配,它对于视觉空间定位的技术十分依赖,需要对人体动作以及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然而,2014年4月,王欣的入狱几乎在一开始就让欢创科技失去最核心的外部支持。尽管如此,2015年,欢创科技的视觉空间定位技术仍在海信、创维等知名电视厂商上落地,累积出货量达到10万台。 这个数据对于电视行业并不算一个特别优秀的成绩。周琨逐渐意识到,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视觉空间定位技术对于电视行业来说,目前还只是边缘功能。企业可以自给自足,但很难进一步成长为更大规模的企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视觉定位技术企业待在电视机行业,很难提高自己议价能力。” 于是,周琨便开始带领团队向其他方向进行探索。 2016年,VR如火如荼。VR实现的基本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空间视觉定位技术的作用是判断物体在物理空间具体位置,这决定了这项技术在VR行业中被深度应用,并且VR行业可预见的市场空间也相当之大。周琨决定试一试。 随后,周琨带领团队向VR领域开始探索,引导空间定位技术在VR行业当中落地。 然而,现实又一次给了欢创科技打击。周琨回忆,当初华为、腾讯、爱奇艺等知名公在为自己的产品选型时,欢创科技都在评选当中获得了最高分。后来,由于华为和腾讯当时并未完成产品落地,因此后续也未能达成合作。欢创科技虽然与爱奇艺达成合作,为其开发专门的空间视觉定位系统,但最终爱奇艺的产品也没能量产。 再后来,VR风口过去,行业的发展没能达到外界的预期。到了2016年末,整个行业也开始迎来了发展的拐点。 此时,周琨又开始面临着新的选择。
创业前三年,欢创科技一直处在摸索阶段。在人生路途上,常常有人说,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对于作为技术开发商的欢创科技来说,同样适用。虽然多次转型均受到业界认可,但距离周琨理想中健康、快速发展的企业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2017年成为了企业发展的转折点。这一年,周琨决定了两件事。首先是欢创科技开始向机器人以及工业行业发出探索;并且,欢创科技将开发自己的硬件产品——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在机器人、工业领域相当于机器的“眼睛”,在视觉传感以及空间定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上的传统厂商,往往是在光学领域研究较为深入,但传统的激光雷达公司不具备芯片开发的能力,并且由于算法限制,激光雷达完成正常功能所需要的计算量非常庞大,需要配置工业级的芯片才能承载。这样一来,使得激光雷达的成本造价较为昂贵。从公开渠道查询到的数据来看,这样的一台激光雷达的成本在200元左右。 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通常只是机器人众多零部件当中的一小部分。因此,200元的成本造价其实并不便宜。 “如果能成功地优化算法,使消费级芯片也能承载空间视觉定位所需要的计算量。那么,激光雷达的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周琨认为。 2017年8月,欢创科技的单目激光雷达Camsense X1开始立项研发。同年,欢创科技也中标了华测集团的机器人多目空间定位系统,公司首席科学家戴琼海教授也被评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二年,欢创科技顺利拿下中国商飞工业机器人的动态光学定位系统的研发实施项目,并且实现了单目激光雷达Camsense X1的量产以及高精度定位芯片Camsense C1的量产。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