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发展和特性的基本概述
1U/2U 机箱, 至少2个端口。现代防火墙有8~24个端口,对于应于所需要支撑的内部网段的数据。
端口一般为 RJ-45 或 SPF/SPF+。 SPF:小封装可插拨收发器。这是一个光模块。
部署模式
内
形态 1U/2U 机箱, 至少2个端口。现代防火墙有8~24个端口,对于应于所需要支撑的内部网段的数据。 端口一般为 RJ-45 或 SPF/SPF+。 SPF:小封装可插拨收发器。这是一个光模块。 部署模式 内联模式(串行 / 串联): on-a-strick 我们有时称为在线模式 TAP模式: on-arm or on-armed 我们有时称为旁路模式 根据防火墙内部的协议处理能力,内联模式可以分为L1, L2, L3。 L1: 虚拟线缆模式。可以理解了电路连通。不支持桥接 L2: 透传/透明模式。与交换机一样,端口拥有MAC地址。可以桥接。CE可以看成是这个模式。 L3: NAT模式,具有虚拟路由。 历史发展 防火墙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基于网络通信中的某个要素进行访问控制(AC)。这个要素的演化就是防火墙的发展历程。 五元组过滤(基于分组报文)基于会话的AC (对TCP/UDP协议有一定的支持能力)四层协议的AC(SOCKS/ALG电脑防火墙,对传输层协议有识别理解能力)SPI状态检测(会话中进行检查,不仅理解协议,也维护了会话的状态信息)NGFW (自2007年开始,基于应用的,可以看成为L7。相当于要理解应用层协议) 具备的功能 防火墙内部的实现也是一个分层的结构。底层是由驱动,协议栈,控制层组成。这部分的功能是用户不可见。在这里列出上层用户可见的功能。底层需要支持这些可见的功能。 性能的衡量 由于防火墙也会具备交换和路由功能,所以,交换机和路由的性能指标也适用和用于防火墙的评估测量。 相关的标准 ISCA 国际计算机安全协会 FIPS 联邦信息处理标准 ISO/IEC 15408 EAL 下一代防火墙必备的十大功能 1. 强有力的中心化管理 要具备网管功能。 2. 用户和应用程序控制 不仅仅是在网络层,传输层建立过滤规则,也应该能够把流量的用户维度,应用维度加入到规则中来。也就是说,一个流量的维度不仅仅有:基本的五元组,还应该包括用户,上层应用。 3. 高效的实用性 4. 即插即用的部署 支持多部部署模式。用户需要FW承载越来越多的角色。包括不限于网关,路由,流量控制,甚至是 MTA 。 5. 深度数据包检测 DPI,最基本的。 6. 高级逃避技术防范 7. 多租式(Multitenancy)架构 8. 可适性架构 9. 企业级的VPN 做为企业内网的边界,需要支持VPN接入,提供客户远程工作的场境。SSL集中器,为内网流量进入公网提供加密保护。 10. 虚拟化 FW 软件也可以直接部署到云中,去适应越来越多的企业 IT 环境上云。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