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柳传志退休:我战胜困难不计其数 这辈子太值|纵览篇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一个半月前,换了“江湖”的马云去了趟日本。 在一间禅意风格的日式庭院中,马云见到了“偶像”柳传志——今年9月,已75岁高龄的柳传志因身体原因赴日本修养,期间探望者也绝非马云一人。 有人曾指出,要论身价,柳传志恐怕逊于多数当红企业家,甚至不及马云的四百分之一。为何他备受尊重? 殊不知,身价只是个表面象征。 1984年至今,太多企业家拥有过这种“象征”,却又消失在时代浪潮中。 回看中国商界35年,能挺立潮头者屈指可数,柳传志是其中之一。 开创、认可、满足、名誉、指责、争议、谩骂、憎恨……再多的词汇都难以勾勒他的商业生涯。 在他退休之际,不可否认的是: 他是改革第一代弄潮儿; 是联想商业故事的领路者; 是马云偶像、雷军恩人、王健林大哥; 更是中国经济腾飞30年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 身经百战、归隐幕后、江湖不老、地位犹在。 1、“老头不管” 简单几句话,颠覆了对这位老企业家的认知,甚至“看”到了他可爱的一面。 大约两年前,柳传志在美国养病,新浪科技与他有过一次越洋电话采访。 在谈及热点事件时,电话那头的语气虽然缓和,但时常一针见血、直指要害。采访尾声聊到了移动互联网,严肃的氛围却突然轻松起来,“这个我得好好说说,打长途,贵,你也用微信吧?那个打起来是真方便,还免费,还有那个移动支付……中国在这些方面确实走在了前面……” 简单几句话,颠覆了对这位老企业家的认知,甚至“看”到了他可爱的一面。 的确,在归隐幕后的这几年,柳传志的生活轻松自在了不少。 一位接近柳的人士习惯称他为“老头”,该人士透露,老头这两年很少插手公司事务,“他把自己定位为参谋,比如搞投资,你告诉他什么可能会成为风口,他愿意帮你从大环境中把控方向,提示利弊、敲敲警钟,但具体投哪家?投还是不投?老头不管”。 正如马云承认不懂技术,柳传志也在内部多次坦言:商界瞬息万变,自己的步伐已相对缓慢,虽在不断学习与思考,但决策权终究要交给年轻一代。 “更多的时间在陪家人,每周老头大概会来公司一两趟,下属们会把事务压缩,集中在他办公日统一处理”,该人士说,即便开最重要的董事会,老头更多时候都是在倾听,“开会时如果你不认识他,你可能猜他只是个顾问,绝不会认为他是主席(笑)”。 之所以如此坦然,得益于柳传志多年培养的领军人物:杨元庆、朱立南、赵令欢、宁旻、陈绍鹏、李蓬……这些人各个独当一面。“老头”的轻松,也是必然。
2008年,柳传志接受新浪科技专访 除了当“参谋”,柳传志还有个相对繁重的“任务”——定期接受采访。他更愿将自己的见闻与理念广泛传播,激发和鞭策企业家精神。不过,有些陈年旧事他回答了上百遍,自己都感到乏味。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他可能更喜欢接受年轻记者的采访,“就跟爷爷向晚辈讲故事一样,他会有耐心,也会抒发一些新的情感”。 与年轻人共事,了解年轻人想法,是柳传志近些年的爱好之一。 他甚至喜欢读网络小说,追追神剧,偶尔还与网友们扎堆神聊,“听说他喜欢看高晓松的脱口秀,很长见识。还和高晓松私下约了饭,边吃边探讨节目里的观点,很有意思”。 《南方人物周刊》此前报道,柳传志以前喜欢竞争性的体育运动,比如打高尔夫球来督促自己保持进取的心态。近些年竟喜欢上更具思考性的德扑,时常组聚,还与马云交手,双方各带一队,现场PK。 2、九死一生 怡然自得、淡泊名利、和蔼可亲,这些可谓柳传志后半生的真实写照。但究其前半生,性子急、脾气大、敢于开拓又擅使手腕,另一个柳传志又渐渐“浮现”。 时间倒回至1984年。 这一年,柳传志40岁,工资只有78元,一家7口人挤在一间12平米的小屋中,而这间小屋还是自行车棚改造的。 不惑之年,还在中科院闷头搞研究的柳传志“憋得不行”。他曾总结说,“我可以忍受清贫,但不能忍受自己碌碌无为、虚度时光”。 恰巧这一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会见日本代表团时谈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所以,中国决心打开国门,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年的10月17日,柳传志和11名同事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计算所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公司的前身。 从这天起,他把大家投身到一个未知的领域中: 搞研究?可能略知一二; 办企业?根本一无所知。 很快,他就为自己的“无知”交了学费:最初起家的20万本钱,半年的时间被人骗走了14万。 跌跌撞撞中,联想吃力前行。3年多后,命运眷顾了他。汉卡,成为联想的第一桶金。 1988年,电脑刚刚兴起且售价不菲,柳传志发现在香港进口电脑要远低于内地售价,于是他建立了香港联想,并借助各种关系,拿到了美国AST电脑的总代理。 可是,当时内地电脑市场已经有三四个美国品牌,AST电脑并无优势。于是,他带人给AST电脑装配了联想汉字系统,此举成为了内地“英文盲”的福音。很快,AST电脑在中国市场上脱销,联想盈利暴涨。
80年代的柳传志 联想进阶,面临选择。 在国产品牌毫无胜算的情况下,柳传志决定克服阻力,做自主品牌。 1989年年初,联想集团在海淀影剧院召开了成立大会。他在会上大声宣布,联想已拥有360名员工和16个国内外子公司以及研发培训中心等,这家从中关村成长的企业,已经成为一家外向型计算机集团。 话音落,众人心潮澎湃,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 可惜,属于联想的“新时代”还未开启,就提早落幕了。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