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相差100倍的电动剃须刀 实际差距有多大?
但使用了线性马达的往复式剃须刀都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强烈的震感。震地脸疼手又麻,是每一个拒绝使用往复式产品的用户心声。当你使用往复式剃须时,刀头一直保持高速左右运动,这样的结果就是水平方向的力无法被消除;而旋转式剃须刀是在做圆周运动,力不存在明显方向,并且刀头转速也比较低。所以在我们使用往复式剃须刀时,脸部就会有一个强烈的震感,引起不适。 剃须舒适度 剃须刀要做得好,不仅仅需要剃的干净,还要让人用得舒服,这也是揭开高端产品秘密的关键。 【贴合度】 我们的脸部皮肤不是一个平面,如果想要剃的更舒服,就需要尽量无死角地紧贴它,而不同的产品设计是区分贴合度的关键。 在我们分析了 22 位同事的试用体验报告之后发现,即使是不同胡型的人,在往复式贴合还是旋转贴合的选择上,都更加青睐旋转式。 原因也不难理解,往复式工作时,与我们皮肤接触的部分是一条线。 而旋转式的三个刀头则是一块平面。当我们使用剃须刀时,一整块皮肤被贴住的感觉总会让我们更加舒服和满足。 这种接触面积的不同产生的压强也会影响舒适感的判断。我们只要需要简单计算一下,在使用同等压力时,仅有几条线接触皮肤的往复式产生的压强比旋转式大不少,这也让我们使用旋转式时觉得更舒服。 在品类之内,贴合度也存在差异。除了 18.9 的真汉子,其他旋转式剃须刀的各个刀头都能上下浮动,这已经是旋转式产品的标配了,50 块的产品都能上。但我们发现除了飞利浦和素士以外,其他产品的整个刀头都是固定的。这样固定刀头的设计在面对脸部边缘胡须时,就不占优势,贴合感比不上刀头能够全向浮动的产品。 事实上,不是这些厂商不愿意做这个设计,而是这个专利只有飞利浦和雷明登有。素士之所以能够使用这样一个全浮动刀头,也是因为其代工了米家剃须刀的关系,获得了小米与雷明登之间的专利授权。 在往复式剃须刀这边,刀头数量和刀头能否移动是提高贴合感的关键。所以纵观选品,拥有最多刀头数量且刀头可移动的米家剃须刀,是不是就直接保送了?不是。 在我们的 22 人试用报告中,米家五刀头剃须刀没有四刀头的博朗更贴面,原因在于米家的每个刀头面积都比传统的往复式小,在使用时贴合感不如四刀头的博朗。并且,在处理下巴这种剃须盲区时,米家刀头的前后移动角度比起博朗的 45 度显得小得多,贴合感不如后者。最终还是老大哥博朗在贴合度上拔得头筹。 【噪音值】 在我们主观体验里,比起贴合度,往往大家都更关心使用时的噪音,毕竟贴近耳边,噪音的大小用户会非常敏感。 我们按照国标的方法测定了各家的噪音水平。结果不出所料,旋转式整体噪音值低于往复式,其中表现最优秀的就是飞利浦 9 系。它的噪音水平在数值上看并没有比其他产品好太多,但是我们试用时,觉得它声音质量优势还是挺明显的。 这其中的奥秘主要来自 9 系里的那颗无刷电机。不少人购买了高端的飞利浦剃须刀,都会有一些疑惑,比如感觉启动时总有一个强烈的震感,甚至为此还找到售后。其实这就是无刷电机制动时运行不平稳的表现。 使用了无刷电机能够让产品更安静的原因是无刷电机工作时,使用的是电控换相,并不需要有刷电机中的电刷,所以器件之间摩擦力大大减小,噪音得以降低。 【皮肤过敏问题】 噪音说完了,我们使用电动剃须刀剃须时,不少人反映刀头会随着时间逐渐升温,甚至有些刀头温度会引起皮肤的不适感。为此我们测试了 11 个选品工作 3 分钟后的刀头温度。结果可以看出往复式剃须刀在刀头温度上,要比旋转式高出 10°C 左右。 这是因为往复式的刀网设计都很薄,一般在 0.8mm,致使刀头与刀网贴合地很紧,加上往复式刀头转速很高,很容易造成刀头温度过高,影响皮肤舒适感。 不仅如此,在做这期节目之前,我也买过不少的往复式剃须刀,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但总是不能避免一个问题——过敏。就是每次剃须后,皮肤就红痒起来,尤其是唇上这一块。按理来说,刀头 40-50°C 的温度并不能够烫伤皮肤。 其实这个红痒的罪魁祸首是刀网。往复式剃须刀为了能做成这种很薄的弧形刀网,需要用易弯折、打孔方便的材质,行业里一般都使用镍片合金。而镍,这种金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金属过敏源,它可以在温度升高时通过毛孔和皮脂腺渗透到皮肤里去,从而引起皮肤过敏发炎。根据统计,20% 的人群对镍离子过敏。 【皮肤痛感问题】 除了过敏以外,剃须后皮肤痛感强烈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的原因是刀头对皮肤的过分切割和摩擦导致的。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