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个维度出发,让教育行业的沸水继续“翻滚”
以儿童教育为例,只有好的内容,才能让孩子自主地认识、选择课程并积极主动地体验,帮助儿童实现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疫情期间,智能音箱教育场景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小度、凯叔讲故事、悟空英语、义方教育等联合推出价值1亿儿童免费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基础学科同步课程之外,还有儿童故事、诗词画报等学前幼儿娱乐教学内容,四天时间领取人数超过10万,对不少用户而言,疫情第一次让他们感受到了智能音箱平台上的丰富教学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水烧沸”,内容的优质程度要比平常更受关注,以智能音箱为载体,无论学前儿童还是K12人群,在小度平台都找到了有趣味、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而对更多玩家而言,它们手里的STEM、编程、AI课程等内容都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来。 或者说,仅从内容而言,疫情下的“小气候”也是一面放大镜,内容差的会更快被唾弃,内容好的将被放大、击穿用户对在线教育的心理防线。 3. AI用回归教育本质的方式秀出肌肉老实说,虽然业内谈得不亦乐乎,但对多数家长而言,AI+教育究竟是个啥是没有清晰概念的,讲一堆花里胡哨的功能,真不如实际体验一番。 新技术总是面临这样的初期接受度不高的窘境,而疫情却给了在线教育里的AI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让用户真正认可新技术与教育的结合。 炽手可热的猿辅导免费提供的课程中就包括斑马AI课程(让孩子跟着AI学口语,主打自然交互、因循诱导); 专门盯住AI+教育的松鼠AI向全国捐赠的AI在线教育课程,收到良好反响后,又由2亿元加码到5亿元; 中小平台复龙教育更是“无限额”免费提供旗下“复龙AI”教育语数外三科内容,它与松鼠AI一样,都主打个性化学习。 此外,还有很多AI+教育介入的案例。自然交互、因材施教,AI的加入其实就是让教育回归到本质,对通常的在线教育场景进行深层次改变,这一点在上文提到的小度身上也有体现,以AI立身的百度不会放过在教育场景中融入AI的机会,儿童教育课程基于产品设计和内容资源上对儿童群体进行定制化,例如通过AI童脸识别进入儿童模式,桌面自动安排针对性的启蒙学习、教育辅导、益智游戏等内容,而这一点也充分利用了带屏音箱(或者“智能屏”)相对于手机、电脑的交互、内容变换优势。 事实上,从互联网巨头对语音交互的布局来看,智能音箱在儿童教育层面,最终可以变成一个“儿童专属设备”,除了个性化内容安排,还有对儿童的陪伴、监督(用AI观察儿童行为,防止“应付差事”式的学习)、提醒(长时间看屏幕提醒休息)等功能设置,由此,父母第一次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给智能设备。 4. 集中表现差异化优势在日常的在线教育市场开拓过程中,家长们对品牌们往往有同质化的印象,似乎教得内容都差不多,都是“在线教育”,而以上教学方式、内容和技术都体现出不同企业或平台的不同特性,差异化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在高价揽客的竞争环境中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 疫情让用户集中“尝试”在线教育产品,不同产品有机会集中、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差异化——如果它确实有差异化价值的话。 这反过来又体现为上述教学方式(例如流媒体、AR教学)、内容(例如垂直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技术(例如AI的各类用途)被用户广泛接受。 总之,从“小气候”到“大气候”,关键是要完成“沸水效应”、借“小气候”从多个层面彻底获得用户主动认可,借机会窗口期一次性击穿、煮沸、爬上新的用户心智高台。 “大气候”终将到来,在线教育各路玩家谁最受益?在线教育是对教育方式的变革,它不是教育行业的完美解药,却最能够最大化利用科技的手段来重塑教育。 正因为如此,如果一场疫情只是收割流量,它就背离了在线教育的初衷;如果“小气候”不能成功走向“大气候”,那么“小气候”本身的意义就是存疑的,甚至是负面的。 在线教育在过去半个月的狂热期后,可能还有数月的时间来“煮沸水”,各种形态的在线教育模式都加入进来,这是一次堪比2013年的重要机遇期,将涌现不同的明星玩家。 这其中主要有四类,结果可能各不相同:
总之,在线教育的历史轨道被意外调整,疫情带来的在线教育“小气候”正在推动一场盛宴,而只要玩家们“操作”得当,属于在线教育新一轮“大气候”或许也将由此开始,更多可以代表行业的典型品牌或平台也将露出,2020将与2013年一样成为线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纪元。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