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企业、学界联合发力向Deepfake宣战
其实这是个很大的漏洞。按照 Facebook 的说法,哪怕一个 Deepfake 视频里面有政客焚烧美国国旗,参加白人民族主义集会,或与恐怖分子握手,Facebook 也不会删除视频。虽然以上都是“极端情况”,但在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和选举诚信方面,这些往往是最紧要的。尴尬的是,Facebook 一位发言人的确向美国付费媒体 OneZero 证实,这些情况下平台不会删除视频。 第二,第 2 条标准对于控制虚假信息的传播效果有限,因为现阶段绝大多数此类视频依然是通过视频剪辑软件来编辑的,通过手动删除背景信息或调整语序,视频剪辑者便到达了“断章取义”的目的。正如纽约大学斯特恩商业和人权中心副主任、政治虚假信息专家 Paul Barrett 所说:
第三,Facebook 在博客里提到的“事实核查政策”有严重的局限性。美国《连线》杂志作家 Renée DiResta 认为:
一个很好的例证便是——2019 年 Facebook 的事实核查机制启动时,Nancy Pelosi 的视频已经广为传播,而且最终也没被删除,负面影响并未降低;面对网络暴力,Nancy Pelosi 还指责 Donald Trump 团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视频中 Nancy Pelosi 在谈论 Donald Trump)。 第四,该政策仅针对视频。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共和党众议员 Paul Gosar 在 Twitter 上发了一张前总统 Barack Obama 与伊朗总统握手的伪造照片。Facebook 证实,这确实也不在新政策针对的范围内。 第五,该政策最大的漏洞是不适用于涉及模仿或讽刺的视频。实际上,虚假信息制造者往往是利用“讽刺”的标签做幌子,一次次顺利通过 Facebook 的事实核查,病毒式传播着带有明显误导性的消息。除非 Facebook 明确定义什么才算“讽刺”,否则 Deepfake 视频借着“讽刺”的名号蒙混过关也不是不可能。 第六,该政策可能有向权贵低头之嫌。据《纽约时报》报道,Facebook 的一位发言人发邮件称:
对此,《纽约时报》认为,所谓的“公共利益价值和损害风险”定义模糊,但可以确定的是,政治人物是受到保护的阶级。如此看来,政治人物操纵社交媒体,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 在批评声不绝于耳之时,也有一些人士表示了对这一政策的肯定。 比如非营利组织 WITNESS 的项目主管 Sam Gregory 表示:
另外 OneZero 认为,做得不够好总比什么都没做要好,至少 Facebook 的新政策考虑到了一些可能出现的典型 Deepfake 视频,这对政治是有积极意义的。诚然,如今绝大多数 Deepfake 涉及色情,而非政治,但 Facebook 一直以来禁止裸露和色情的规定其实也已经有了不错的效果。 Facebook 一直以来联合企业、学术界、政府做出的努力,的确表现出了它作为全球最大社交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但不得不说,面对让众多女性、名人深受其害的 Deepfake,Facebook 的博客像是一份考虑不周的、匆匆交上的答卷。 要有效地避免受害者群体更加庞大,或许还得三思而后行。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