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要求“一照四不超” 网友高呼不适应
自5月1日起,全国多城市已经开始对电动车(主要是未按规定办理临时牌照的超标车以及无牌电动自行车)展开各种专项整治行动,其中“一照四不超”成为了本轮执法整治的重点。
这里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一照四不超”。“一照”指的是合法牌照,这里面含义非常丰富,既包含了电摩车型的驾照牌照,又有超标车的临时牌照,还有电动自行车的正式牌照;四不超则是“不超速、不超重、电机不超功率、电池不超电压”。 新国标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要满足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重量(含电池)不超过55kg,电机功率不超过400W,电池电压不超过48V,并且新规还要求电动自行车必须拥有脚踏骑行功能。
新规执行后,一些民众对此表达了积极的支持,毕竟此前电动车乱象确实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但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对于一些规定的不理解与不满。 网友的槽点都集中在了车速和脚踏上。 25km/h的车速相比之前超标车动辄30+显然慢了不少,这直接拉长了通勤的时间,原本骑电动车还能节省一些上下班的时间,现在却和骑自行车差不多。 脚踏板存在的必要性也引发的网友的普遍质疑。很多人在骑电动车时压根就不用脚踏,都是采用纯电力驱动的模式,并且伸出车身之外的脚踏板在拥挤的非机动车道骑行时还很容易剐蹭到周围的行人和车辆,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国标车不方便装东西、续航短、车速超过15km/h就有提示音等等“槽点”也让很多消费者对其敬而远之。 既然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有这么多的槽点,那么为啥不选各方面都电动摩托车呢?
道理很简单,电摩需要上牌和驾照,且不说上牌和考驾照的繁琐不便,电摩会受到禁摩政策的限制,很多城市是无法合法上路行驶的,这一点就封死了很多城市的电摩市场。 尽管新国标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电动车市场,整体提升了产品品质,但很多电动车用户并不买账,根本原因还是政策制定的不合理。 这里并不是说新国标设置错误,而是整套政策逻辑没有做到相互连通。市场需要有电动自行车,同样也需要电摩车型,但现有的政策对电动自行车是宽松的,但电摩车型却沿用摩托车的管理方式,这是不合时宜的,这恐怕才是广大网友不适应的关键。 所以,尽快将电摩车型与油摩加以区分,制定出针对性的引导政策,并满足广大民众的用车诉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破解目前电动车管理难、民众不买账的矛盾局面。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