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方面,囿于成本限制,目前可折叠屏手机的价格确实不菲。柔宇的FlexPai官方售价8999元起,三星可折叠屏手机的售价据韩媒曝光在200万韩元左右,相当于1.23万人民币,高于顶配iPhone XS Max。笔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京东方某产线每月在材料采购上就耗费1亿人民币,外加其他开支,如此分摊到每块屏幕上,自然价格抬高。如果要降低成本,则需要建立更为完善、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高昂的售价,新的产品形态,用户又是否会为之买单?
现在,市场上仅有柔宇科技的可折叠屏手机开放预售,其他厂家还停留在概念机阶段。该公司创始人刘自鸿博士在36氪采访时透露:柔宇至12月初已有超过40亿的订单,其中涵盖B端广告、汽车等屏显,以及各类C端电子产品(FlexiPai、柔记笔记本、头戴观影设备Royole Moon等),其中手机销量已经超出预期。虽然并未获知FlexPai确切的销量数据,但我们了解到当前的预售仅通过官网渠道,刘自鸿表示明年将会进行线下渠道的铺设。
基于对柔宇FlexPai的亲测体验,36氪认为:这款可折叠屏手机确实带来一些新颖的交互体验,如镜面拍照、可折叠分屏操作等,柔性屏幕也能规避碎屏等问题,然而在操作中也存在软件操作卡顿、偶尔黑屏的瑕疵。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新技术和形态并不具备绝对吸引力,同等价位下,大家或更倾向于技术、体验成熟的全面屏手机。
刘自鸿博士为36氪演示FlexPai可折叠屏手机,通过机器背后的铰链结构可以实现横向左右折叠
(36氪所体验的的是刘自鸿自用的FlexPai,属初代样机。刘自鸿表示:首批FlexPai将于年底发货,到手产品将会在软硬件层面有优化升级。)
回归到手机这一品类上,更大的屏幕展示空间或许只是个加分项,而便携性才是用户的刚需,因此可折叠柔性屏或许只是切中了用户的痒点。对于诸多大厂而言,,当下的可折叠性手机依然处于试水与观望的阶段。
基于此36氪认为,手机行业下一个的转折点不会马上到来,不如我们就让可折叠柔性屏这颗“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后记
如果说可折叠屏手机只是过渡试验产物,那么未来的智能手机形态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是可自由弯折、穿戴的全柔性手机?是能解放双手,将信息展示延展到实体环境中的AR眼镜?还是超越屏幕以外的全息投影?
你们又怎么看呢?期待大家与36氪分享你们对于智能手机未来形态的畅想。
标星36氪,每天获取圈内最新资讯
成为进阶互联网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全球首款「可折叠屏」手机发布,支持超20万次弯折操作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