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格调、潮流、性能,将成为耳机品牌实现突围的关键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成本、格调、潮流、性能,将成为耳机品牌实现突围的关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之前的三篇文章中,我们系统讲述了近20年来耳机的发展历程。耳机发展已有百年,数以千计的品牌,割据林立,千帆竞速。 《智能耳机史(上):千帆竞速,三轮浪潮 》 《智能耳机史(中):六大赛道的创新抢跑和巨头围剿》 《智能耳机史(下):品牌阶层固化,与产品的三路跃迁》 放眼国内,Beats、Bose、索尼等海外大品牌雄踞高价位,大量国产品牌困于百元价位。耳机行业从来不缺新进入者。或许有人会问,国产品牌除了性价比,还有别的出路吗?有! 一、新锐交锋:国产潮牌和北欧格调 2014年以来,中国市场,有如下四个高价品牌(均价大于500),分别是小鸟音响、Urbanears、Fiil和Crazybaby。有意思的是,这四个品牌,清晰地划分为两个流派。一类是以汪峰Fiil耳机为代表的国产潮流派,一类是以小鸟音响为代表的北欧格调派。 耳机新锐交锋 都是新锐品牌,几乎相同时间在国内市场涌现争夺。从天猫的数据上看,北欧格调派,要胜过一筹。 这是为什么?因为国人相信洋品牌吗?是因为国产品牌音质不好吗? 并不是。耳机的销量问题,不是简单的出身和音质问题,它必须以商业全局的视角来解读。 二、全局较量:消费者的心智世界 1、耳机行业的两点基础理解 消费者心智模型
对耳机来说,音质是玄学问题,佩戴感受也会因人而异。这导致了消费者几乎没法通过客观的参数,来判断耳机好坏。因此买什么品牌、买哪款耳机,不取决于客观参数,而取决于广大消费者的心智认知。 消费者认为Beats低音好,那喜欢低音的,就会买Beats;Bose耳机降噪好,这是消费者心中长久以来建立的品牌认知。索尼虽然在降噪领域奋起直追,某些体验甚至超过Bose,但消费者认知转变,还需要一些时间。
毫无疑问,营销能影响消费者的认知。Beats是公认的潮流耳机,这和多年来的代言广告分不开。汪峰的Fiil耳机,在市场初期,也通过明星广告等多种方式,激起了大量的声量。 但是,真正左右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还是产品价值。产品价值划分为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两部分。理性价值来自性能、价格和服务三部分。比如小米耳机性价比高;苹果售后服务好等等,都是理性价值;感性价值来自品牌个性、态度主张和形象联想,比如B&O耳机有高雅格调,索尼耳机旗舰满满科技范等等。 归根到底,营销只是产品价值的放大器,借助广告、活动、代言等推广举措,让产品的价值,走进用户,建立认知。 2、耳机突围的三大标准 汪峰在2015年推出了Fiil耳机,在市场端通过大量的营销推广,让品牌获得了大量的曝光。如下图百度指数所示,在2016年,Fiil的声量是远远高于小鸟音响。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声量不代表销量。要实现耳机突围,必须同时达到如下三个标准,分别是显著认知、差异价值和决策信任。 严格来说,Fiil耳机,只做到了第一点。 耳机突围标准
虽然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提出了产品突围的三个标准。但这个三个标准太过抽象宏观,只能做反向验证,根本没法执行落地。 具体落地到百千品牌中,要怎么做!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以全局视角,穷尽俯瞰耳机品牌图谱。 1、耳机品牌全局图 成功的品牌,往往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一个合适的定位,扎根进去。 我们以内倾、外倾、感性、理性四个维度,划分如下四大空间。分别有12个品牌词汇排列其中。这四个空间,正好对应四种产品路径。 耳机品牌地图 潮流路径在品牌地图右上部分,是被外倾探索和感性知觉交叉覆盖的区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热情奔放的年轻人。典型代表是Beats,给人的感受是新潮酷炫。比Beats更外倾更感性的是电竞类品牌,比如雷蛇、Hyperx。 性能路径在品牌地图右下角部分,是被外倾探索和理性判断交叉覆盖的区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沉稳理智的职场男性。典型代表如森海塞尔,大牌厂商,性能强劲。比它还外倾的是舒尔,它的动铁se846号称是地表最强音。品牌定位虽然比性能派要高,但消费受众也更窄。 成本路径在品牌地图的左下部分,是被内倾感受和理性判断交叉覆盖的区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典型的代表是小米,全面成本的品牌定位,性价比首选。 格调路径在品牌地图的左上部分,是被内倾感受和感性知觉交叉覆盖的区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成熟知性女性。典型代表是B&O,含蓄优雅有品味,简约格调不张扬。 对应四条路径,产品设计各有差异,具体如下。 2、产品设计的四条路径 耳机品牌四条路径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