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慢性病与信息大会】蒋炜:从场景与颗粒度洞察健康信息化
面临现在这种健康服务的问题,到底问题在哪儿?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现在很多包括我们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健康服务的发展,首先先涉及的是业务,首先没有设计场景,什么概念呢?我们有很多的我们的慢性病相关的指导规范、健康指南,我们有很多的手术预防技术都有了,但是你考虑到你这些技术在什么场景可以去使用,你可以针对什么样的人群去使用?我们想的其实并不多,我们没有人货场的服务范式的对目标人群的深入的考虑和思考,所以说我们大量拥有的是我们过往的业务量的信息而没有以后前瞻性的活性的数据的颗粒度。 我们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我觉得现在正是发展的趋势,大健康的转变,必须要有范式认知的改变,要有场景革命,要有更多的服务创新,要有更小的数据颗粒度要完成以后更多的大数据的应用。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飞跃,很多人觉得我说的有点空和大,但是分享一下我们国家很多政策其实在引导我们往这个方向发展,2016年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其实做了几个很好的政策引导,体现了对人的数据的关注和对医疗服务业的关注,更强调跨界的场景,集成这种供应链,强调线上线下都要关注。 七部委医生签约里面也有这样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强调的是服务,鼓励个性化的服务升级,还鼓励跨界服务场景的创造,也鼓励线上线下的普及。包括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我们健康生活的场景的创新,健康生活服务的场景,线上线下的集成,慢性病服务跨界集成服务的问题。 时间关系就不多讲了。 整体来讲,我们的健康服务确实进入到了“人、货、场”三元时代的关系,所以包括我们疾控系统在做慢病管理的时候,或者咱们更多的健康产业的相关同仁们,你们在设计的咱们的技术也好、产品也好,我觉得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的场景,然后再来设计场景里面的一个业务。这个场景包含人的最小的颗粒度和货物、技术,包括场景的颗粒度。 在第一届大会上面,提到一个观点叫无服务无数据,就考虑到服务对数据采集的作用,通过我们的数据最后指导我们的服务。 最后还是我的一点想法确实还是比较肤浅,也是我最近以后对我们的服务设计方面更深入的探讨,也希望大家进一步来参与和加入到我们相关的工作当中来,谢谢大家。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