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好传媒网 (https://www.haochuanme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国产编程语言“木兰”被指套壳 中科院为何屡被卷进“伪自主”闹剧?

发布时间:2020-01-20 08:31:20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互联网
导读:他经过亲身体验发现,在解析软件包的过程中,“木兰”与近几年火热的编程语言Python有很多相似之处。 图标跟Python的安装工具Pyinstall如出一辙、对话框与Python一样、提供的函数也与Python几乎雷同、甚至他在尝试反向破译的时候发现“木兰”并未采取加密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他经过亲身体验发现,在解析软件包的过程中,“木兰”与近几年火热的编程语言Python有很多相似之处。

图标跟Python的安装工具Pyinstall如出一辙、对话框与Python一样、提供的函数也与Python几乎雷同、甚至他在尝试反向破译的时候发现“木兰”并未采取加密处理……

该则爆料随后引发争议,“木兰”也被质疑是“Python”语言的套壳产品。

1月17日,“木兰”语言研发团队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所编译实验室员工刘雷在科学网发表回应称,“木兰”语言在8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本团队开发的,但在32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基于Python开源编译器进行的二次开发。

国产编程语言“木兰”被指套壳 中科院为何屡被卷进“伪自主”闹剧?

刘雷声明,图源科学网

这意味着官方的宣传话术存在夸大,“完全自主开发”其实只是部分自主开发。

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的不仅是“木兰”和刘雷,还有背后的中科院。

今天,中科院计算所出面回应了此事,提到“木兰”语言系所内员工刘雷创办的中科智芯公司研发的面向青少年编程教育的集成化产品,该产品的开发包中包含了Python开源编译器,对外声称“完全自主”的行为存在欺瞒与虚假陈述的科研不端问题。

目前,中科院计算所已对当事人刘雷做出停职检查的决定,并就管理责任责令编译实验室负责人作深刻检讨。

国产编程语言“木兰”被指套壳 中科院为何屡被卷进“伪自主”闹剧?

图源中科院官网

因为此事,中科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合作模式再次受到关注,在中科院和企业合作研发的项目中,有不少被质疑为“伪自主”,夸大宣传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利益纠葛?

1

“木兰”换皮事件始末

试想一下,假如木兰真如其所说的为“完全自主研发”,意味着什么?

编程语言被认为是构建信息技术生态的基石,是与操作系统并重的两大系统软件之一。

刘雷曾对中国青年报表示,信息产业依托编程语言,可以打造生态系统,有助于占领行业标准高低,把握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动权,带动上下游,实现技术可控。

“鉴于编程语言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的重要价值,依赖开源等形式的外部技术,存在较大风险,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编程语言,实现编程语言的自主可控。 ”刘雷这么说道。

事实上,计算机相关科研成果在国内并不算少,华为、阿里、百度等高新科技企业此前都曾发布过相关的成绩。 但在编程这一环节,我国之前并没有太多的自主国产化。 广为人知的C++、C语言、java,以及近年来火热的Python,都是舶来品。

这也就意味着,“木兰”在最初被寄予厚望,是因为其很可能带领我国在编程语言底层技术的发展上迈出重要一步。

刘雷最初的言论,也充满着自信,“我所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编译组,长期致力于在CPU、编译器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此次出炉的‘木兰’成果即属于掌握核心技术的编程语言和编译技术。 ”

但当谎言被拆穿后,另一个问题是,“木兰”为何不能被称为自主研发? 评判编程语言是否为自主研发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对此,连线Insight向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进行了求证。 他告诉连线Insight,是否属于自主独立,关键要看该编程语言在源代码上是否具有自主控制或独立知识产权。

“自主独立的编程语言与全中文或纯中文编程并不是一个含义,其底层的含义是否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是否自主可控。不与其他软件或程序存在知识产权纷争或冲突。”李俊慧说。

对于是否具有独创性,他提到,从代码角度来看,可以比对查重,类似同一主题文章,可以对比查重的方式来识别是否抄袭。

将二次开发描述为完全自主开发,是这次“木兰”陷入争议的主因。

而虚假夸大宣传的不止于此,刘雷在接受采访时曾介绍,“木兰是一款定位于面向智能物联应用的编程语言,采用创新的弹性actor执行模型(擅长执行并行计算),可成倍地提高应用执行效率,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平台运营成本。 ”

他提到,如今,在智能物联应用领域,尚无一款专用的编程语言。 就此来看,“木兰”对于我国编程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致歉声明中,他承认,这点也是虚假宣传,木兰的适用范围,本来是主要用于中小学教育,在此前的介绍中他却将其扩大到了智能物联领域。

随着“木兰”套壳的热度不断攀升,其主体公司中科智芯的更多细节被挖出。

“中科智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孵化企业,源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机提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而成立,是中国科学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的衍生。 ”中科智芯在官网介绍中如此写道。

连线Insight从天眼查了解到,在中科智芯的股东之中,中科编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认缴金额为140万人民币,持股比例高达70%。

国产编程语言“木兰”被指套壳 中科院为何屡被卷进“伪自主”闹剧?

图源天眼查

而刘雷正是中科编易的控股股东,其持股75%,另一股东为北京中科算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5%,这家公司背后的疑似实际控制人,正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换句话说,刘雷实际上是中科智芯的实控人,而中科院则通过入股中科编易,间接成为中科智芯的股东。在共同利益上,二者盘根错节,互相影响。

天眼查数据同时显示,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通过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间接入股了多达33家企业,商业版图越做越大。

但与企业的合作案例中,却屡次出现类似“木兰”的案例。

2

“木兰换皮”只是历史重演

早有人回忆起来,“木兰”换皮的闹剧,只是历史的重演。

上一个故事发生在2017年,红芯时代(原名云适配)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红芯联合实验室,希望突破浏览器内核等关键核心技术。

(编辑:好传媒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